在家里想学好围棋有哪些方式途径?

发布时间:2020-06-18 15:58:53

1个回答

心有所属*
在家学棋分两个方面,一个是用现在网络的围棋app来辅助学习,还有就是自己的自习。我主要谈谈如何自习的问题:
1:自习首先要注意做死活题。若是培训班有布置的死活题作业,那是尽量要去坚持完成,因为刚开始死活题基础的牢固,将决定你是否可持续的在学棋之路上发展下去;若是没有死活题作业,那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出一些死活题习题来做。每天不用做太多,关键是完成并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并一直坚持下去。循序渐进,慢慢就能感受到做死活题的好处。
2:要保持一定的实战对局量。实战对局可以约朋友来下,也可以在网络上找人对局。实战对局一方面是让你慢慢去感悟和把握下围棋的整体规律;另一方面是通过实战来检验自己做死活题的成果。对局量上面也是跟做死活题一样,不要求量多,只要求是否吸收和理解。不求一时之功,贵在坚持和积累。

扩展问答

以下这些牌子的围棋质量都很好,是围棋的十大品牌:1.双元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双元);2.御雅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御雅);3.雅轩斋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雅轩斋);4.得力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得力);5.慧鑫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慧鑫);6.十成品相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十成品相);7.佳易娱乐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佳易娱乐);8.mrsongsong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mrsongsong);9.云子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云子);10.云扁围棋(十大围棋品牌,云扁)。
棋局思想:象棋以战止战的兵家思想,不大符合中国“以和为贵”的传统思想,虽然现在象棋“和风正浓”。围棋融入了更多太极,黑白,攻守等辩证思想,极简主义却衍生一个世界。
上层欣赏:象棋,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颇为喜欢,接下来印象中领导对象棋不温不火,其次职业棋手影响力小,比如现在象棋等级分第一人王天一,其影响力还不如一个三线的演员!而围棋一直受上层关注,如清缘,卫平棋圣,经常出现在新闻,影视中,职业棋手如柯洁,李世石知名度高。
受众范围:象棋无论是农村集市还是城镇街头,都能看到象棋爱好者兵马厮杀,周围围观者出谋划策,好不热闹!可即如此,家长很少愿意让孩子去学象棋,围棋则上述情况稍稍好些,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情景,虽只出现在棋院和教学机构里,但受家长们的重视,在学校围棋比赛颇多。随着电脑游戏,手机游戏的兴起,象棋,围棋均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,在各类游戏竞争下艰难度日。
总的来看,围棋是高高在上的学院风,象棋是平易近人的乡村风。而我,喜欢象棋,支持象棋,因为我相信,得人心者得天下,何况象棋呢!
在中国出现这种现象,本人以为有几个原因。
一、重视普及不够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对中国象棋比较重视,那时民间社团中比较多的棋类比赛都是中国象棋比赛,听到比较多的大师人物,都是中国象棋大师,比如胡荣华、柳大华等等,而真正让围棋在媒体上大放异彩是中日围棋擂台赛,聂卫平作为中国队擂主一人连续四届力克日本队,把日本顶尖高手打得落花流水 ,成了真正的“抗日英雄”。自那时起,我们才知道中国的棋类除了中国象棋还有围棋,而民间所说的“琴棋书画“样样精通中的“棋”原来竟是围棋,而聂卫平也不是最厉害的 ,在他之前还有陈祖德,在陈祖德之前还有吴清源。以后重视了,在国内普及开了,涌现了一大批国手,如马晓春、还有那个光头叫刘什么(名字想不起来了),也知道咱们合肥人引以为傲的王汝南 ,呵呵,听他那一口乡音一合肥老母鸡,亲切死了!
二、围棋在国际上交流不多,其影响力不够。论影响力及交流,世上三大棋,二个在华人文化圈,一个在欧美。中国象棋在中国 ,国际象棋在西方,围棋在中日韩。但是同样在中国,就群众基础及喜爱程度而言,中国象棋比围棋好,造成这种情
理论上围棋是可以到3维的,但是主要会有2个问题。
1.如何算围吃,如果是必须3面都要围上的话3D围棋需要更多手才能围住棋子,非常的不好操作。如果是任意平面围上就算的话,比较难想想后期棋子都到一起去以后判定上会不会有冲突。
2.棋子的格数,现在围棋是361格,7*7*7的围棋是343格,因为立体的存在可能算起来已经要接近甚至难过现在的围棋了,基本8*8*8有512格就基本正常人肯定脑子动不过来了,天才算得过来与否不好说,估计也不行,毕竟其实这种东西每过1格,计算量都是成倍翻上去的!
而且根据我的估计,7*7*7可能都有点太难了,而6*6*6则会过于简单,结果不了了之。毕竟361这个数字还是有玄学和自然万法道理在里面的。
首先,一个19X19X19的立方体,在虚拟现实技术未出来之前,基本不可能实现。在三维立体空间内部,围棋棋子如何放置进去?一是在围棋中间手难伸进去,二是围棋棋子如何卡在格子上也是个难题。所以,现实实体围棋,基本不太可能发展成三维。但是,电脑的出现,让三维围棋棋盘的空间限制消除了:现在可以在数字空间中建立虚拟三维棋盘,棋子也是虚拟棋子,棋子放置完全不受限制。这从技术上

返回首页 | 品牌大全 | 品牌排行 | 品牌问答 | 品牌资讯 | 品牌价值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

Copyright 2013-2020 品牌门户,牌子网(www.paizi.com)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