味精毁了中国的美食吗、吃多了好不好

发布时间:2020-03-20 07:48:18

1个回答

i林小伟
对于味精,毁了中餐还说不上,但是,目前我国味精使用状况还是带来了一些问题。作为一名餐饮行业的业内人士,笔者了解到,现在至少50%以上的专业厨师都在玩命加鲜,说出来惊人:有些餐厅的一锅大菜要放大手勺的少半勺味精进去,重量大概为20克。
这种口味取向的单一化是非常糟糕的。比如,清炒丝瓜的清香和水嫩、凉拌豆苗清新的使人能联想到泥土芳香的本味、油菜梗嚼到最后咂摸出的甘甜味……这些都在放了大量味精之类的增鲜物质之后,而变得咸鲜、千菜一味,没有了调味上的惊艳、味蕾上的期待。

其实,餐桌上,菜与菜之间,有对比才会觉得某道菜更好吃。所以建议各位食客自己烹菜时也少用味精、鸡精、蘑菇精等各种增鲜剂,保留食材原汁原味才是真。
一、现在味精在中餐的用量真的很厉害。很厉害。很厉害。现在很多厨师(至少50%以上),都在玩命的加鲜,鲜味乘法作用、高鲜味精、复合提取物等等,酱油的氨基酸含量也是直线上升。很多店下味精、鸡精、鸡粉的量,如果你看到,会觉得有点吓人的,一份大菜要加小半手勺进去(大概20g,你可以自己回家拿秤比比看,20克是多大一份,量多到你怀疑人生的。)有知友说,味精就是调味料的一种,滥用盐糖醋酱也会有不良后果。没错,可盐糖醋酱加多了的菜你根本不会吃几口,很难吃。但味精加得多,你不会觉得怎样还会觉得好吃好吃,然后最多回口时觉得口渴,然后说今天有点偏咸。
二、较低的成本让味精过分使用,味精的过分使用,让大部分菜肴只呈现了一个强大的“鲜”的面目。取向过于单一。
层次不丰富,下味精。菜不太新鲜,下味精。火候么弄好,下味精制作重口味,下味精。
这种口味取向的单一化是非常糟糕的,就像辣椒盖住了食物的本味,鲜味太多也会的。
比如丝瓜的清味水味、豆苗的初生的新味、青菜那一点芥味甜味,下了大量呈鲜物质之后都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上汤蔬菜。包括很多辣炒小菜,已经没有调味上的惊喜了。餐桌口味上,也有君臣辅佐使,有对比才会更好吃。当基础口味变成了咸鲜、酸鲜、辣鲜、甜鲜,在强大的鲜味下,一桌菜之间的对比也更加不明显。一些那种纤细美妙的滋味,也越来越不容易被感知(当然这不能全赖味精)。这点其实很多餐饮业者也意识到了,有些大公司在认真寻找更好的调料,能够更好衬托出食材本味。有一些进展,只不过目前没有太突破的进展。

三、因为做饭的人对鲜味下得多、下得狠,让很多大家对鲜味的要求也变高了。在这个环境下,哪怕是相当厉害的厨师做的高汤,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鲜味的追求。因为不用增香剂,已经很难卖出去了。算种通货膨胀吧。味精一事亦然。

扩展问答

以下这些牌子的味精质量都很好,是味精的十大品牌:1.加加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加加);2.闽师傅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闽师傅);3.太太乐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太太乐);4.莲花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莲花);5.佛手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佛手);6.凤球唛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凤球唛);7.川骄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川骄);8.盘中餐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盘中餐);9.红梅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红梅);10.小确幸味精(十大味精品牌,小确幸)。
  味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,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。其中东亚是味精产量最多也是消费量最多的地区,全球味精总产量约200万吨,其中一半来自中国。在欧盟,食物中添加味精的上限通常是每公斤食物10克,在调味品中的添加量没有限制。在美国和中国,味精的使用不受限制,谷氨酸还可以单独作为香料使用。在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日本等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,味精的使用同样不受限制。
  30多年来,味精虽屡受质疑但其安全性从未受到实质性挑战,直到最近欧盟提出了新的观点。在一项神经发育毒性的研究中,谷氨酸钠对大白鼠造成负面效应的临界剂量是每公斤体重3.2克(以谷氨酸计)。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,欧盟食品安全局的专家组采取100倍安全系数,为谷氨酸及其盐类制定了新的安全摄入量,即每公斤体重30毫克,相当于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上限是1.8克。欧盟认为,目前有些消费者的摄入量明显偏高,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。
  欧盟是否会改变味精的管理政策还是未知数,但这无疑会引发食品行业新一轮的讨论。尤其是味精用量较大的食品种类,比如午餐肉、火腿肠、调理牛排等加工肉制品;浓汤宝、酱油、方便
  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最好不用味精
  因为味精中的谷氨酸能与血液中的锌结合,降低锌在血液中的浓度。谷氨酸通过乳汁或汤进入婴儿体内,生成不易吸收的谷氨酸锌排出体外,导致婴儿缺锌,轻则厌食,味觉差,继而免疫功能低下,易患感冒、肺炎、肝炎等感染性疾病;重则导致智能低下、生长发育障碍、贫血、肝脾肿大、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。
  60岁以上老人
  味精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钠,过多使用味精会使人产生口渴感,而60岁以上老人对钠的摄入比较敏感,所以,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、肾病、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病人应少吃或不吃味精。
 
  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,因为这时菜温在70-90℃左右,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,鲜味也最浓;相反,在高温时加用,当温度超过120℃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,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,还具有一定的毒性。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℃。
  味精在高温下或者是长时间烹饪都会产生有害物质,因此建议在菜肴出锅的时候再加入味精。
  在调查中,记者听到最多人担心的就是味精会对身体不好,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?
  杭州市一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蒋虹说:“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,由谷氨酸和钠结合而成,而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20多种氨基酸之一,从理论上来说,其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。”
  杭二中教学处副主任、化学高级教师陈钧给大家讲述了味精的由来:1908年的一天,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,慢慢品尝起一碗海带黄瓜片汤,他觉得这汤味道特别鲜美,可海带和黄瓜这种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?职业的敏感促使他想一探其中的奥妙。半年后,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

返回首页 | 品牌大全 | 品牌排行 | 品牌问答 | 品牌资讯 | 品牌价值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

Copyright 2013-2020 品牌门户,牌子网(www.paizi.com) 版权所有